中新社上海8月6日电 题:在世界语言博物馆找寻文字背后的故事
中新社记者 许婧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晓华与朋友们近日第一次来到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下称世界语言博物馆),就被馆内展出的甲骨文深深吸引,“这些甲骨文把中国古人的人生智慧很好地体现了出来,我们感受并体会到了汉字的字形之美、文化之美,还发现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9月,上海外国语大学与中国文字博物馆签订合作协议,以“一片甲骨惊天下”为主题的甲骨文展是引入上外的首个展览。 (资料图)2019年12月开馆的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世界语言博物馆,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语言类博物馆之一,从设立之初便希望向全球公众讲述包括甲骨文在内的世界语言文字故事。
让晓华赞叹不已的甲骨文展览,是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携手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的“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专题展”,旨在揭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的脉络,探秘甲骨文蕴含的万千气象,昭示中华文化传承的基因密码。
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副馆长孔令涛介绍说,2022年9月,中国文字博物馆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期待共同推动甲骨文的国际传播和国际推广。
曾在摩洛哥担任过3年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孔令涛眼下还在牵线搭桥,希望促成甲骨文在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巡回展出,“外国人看到甲骨文都很崇敬和向往,我们希望让更多外国人共享这一文化瑰宝。”
孔令涛介绍说,在安阳及全国其他地区,还发现了数量巨大的青铜器。在这些青铜器上有很多铭文,其文字是金文。金文从商朝开始,至西周达于极盛,未来博物馆也将展出这些古朴厚重的金文。
世界语言博物馆是一个总展陈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学术性博物馆,从汉字“语”的言字偏旁衍生出三大展区——“说”,沟通世界;“记”,书写世界;“译”,诠释世界——串联起“语言的诞生”等八个展览篇章。
以“世界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世界语言博物馆,从设立之初便希望向全球公众讲述包括甲骨文在内的世界语言文字故事。 (世界语言博物馆供图)博物馆大厅顶上的六个圆孔,用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刻画了“SISU|欢迎”的“天光云影”造型,由十几根耸立的石柱托举在穹顶上,突显了这座博物馆的展示特色之一——多语社会。进入展厅,入目是一块多语言地球互动屏,蔚蓝的地球转动于星辰璀璨中,不同的语言环绕在这颗蔚蓝行星的边缘,用手在地球上空划动,不同的语言就会出现在地球中央。
“语言与文字”展区以丰富的藏品展示了世界上不同的文字体系。“语言与文化”展区让参观者仿若步入“译”世界:《茶花女》《浮士德》《黑奴吁天录》……展区中有改编自十几篇经典文学作品的电影片段供观者体验文字与影视的奇妙结合,领略语言的文艺世界。“语言与社会”展区展示了语言与家国命运、全球化与语言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语言与教育”展区回溯了“古代西方的语言教育”到“外语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生动展示了古今外语教育的发展与中国外语教育的演进。“语言与未来”展区介绍了语言在当下以及未来的智能化应用,现场设置了多种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翻译机供参观者互动体验。
近日,缅甸留学生杨顺仙在馆内体验甲骨文书写。 (世界语言博物馆供图)首次来到世界语言博物馆的缅甸留学生杨顺仙看到墙上用许多种语言写着“欢迎”,便兴奋地找起了缅甸文字,“立马我就看到了熟悉的‘ကိုဆို’,那一刻,我无比兴奋地拿起了手机拍照记录下来了”。
在孔令涛看来,参观者通过母语及自己所熟知的外语,能获得一种参与性与存在感。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衣永刚说,世界语言博物馆展陈世界语言多元面貌,以推动构建全球语言知识体系、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己任,希望能成为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和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完)